[圣经]战争

[圣经]战争:战争在圣经时代极其常见,人们为了争夺食物、土地、自主权或为了巩固小团体的团结等,在团体之间、家族之间争战不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主要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或对人民的统治权;而宗教战争则是为了抵御外邦宗教文化的影响。《圣经》提到的第一次战争是示拿、以撒、以拦和戈印的四国联军攻打死海附近的五平原城市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和比拉的战争。
以色列征服并定居迦南地是通过武力得以实现的,因此对以色列早期历史的研究也就是对以色列战争史的研究。王朝的建立与维护也是依靠战争手段。大卫在非利士人中避难时学到了作战技巧,因为当时非利士人在战争经验与武器装备上都胜过以色列人。以色列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长期成为外邦侵略的目标,战争给以色列造成的死亡、破坏与屈辱是巨大的。
由于以色列人将自己看作是上帝所选之民,因此将所有的机制(包括战争机制)都用宗教外衣包裹起来。战争的准备工作包括使军事行为神圣化的宗教仪式、参战士兵的洁净仪式等。他们认为军营是圣洁之地,因为上帝与他们同在营中。
《旧约》中,上帝多次利用战争来惩罚罪孽深重的以色列。上帝用惨败、流放来唤醒他们悔改的意识。上帝也用战争手段来惩罚其他的国家。这个观念在该地区各国人民中被广泛接受。《圣经》总是用这个观念来解释战争的胜负。
新约时期是相对和平的时代,但罗马军事力量对以色列却充满了威胁。耶稣教义要和平,不要战争,极力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宣称使人和睦者必得上帝祝福,要以爱和德对待敌人。《马太福音》说,末日来临前必然发生战争,“民与民斗,国与国战”。耶稣教导门徒说,如果这些战争非打不可,他们不可参战,他警告,“一切动刀者,必死于刀下”。
基督教会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新子民,但与以色列民族不一样。以色列作为政治有机体的民族团体,作为国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战争;但教会则是一个国际性的、不分种族的组织。教会的斗争目标不是世上血肉之躯的人,而是掌管黑暗世界的邪恶势力,即魔鬼。教会的战斗武器不是刀枪,而是真理、公义、和平、信念和圣灵。战争的形式不是一个国家消灭另一个国家,而是在人类社会消灭贪婪、欺骗、非正义、仇恨及自私。

为您推荐

《圣经诗歌》

《圣经诗歌》:梁工编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1990年5月版。18.9万字。从《圣经》摩西五经、历史书、先知书、诗篇、哀歌、雅歌、箴言、约伯记及传道书等部分中选出诗歌百首,按其出处分为9组。所选诗歌的中译文以香..

[圣经]确立仪式

[圣经]确立仪式:指确立的宗教仪式或法律权威通过的命令。在古犹太法庭制度中,“ordi-nance”一词是“铭刻”之意。这个词有时指进行某些仪式、典礼的习俗规定。虽然以色列人相信,这些特别的仪式和宗教准则均是上帝所定..

[圣经]沙龙

[圣经]沙龙:《旧约》中常见人名。1.以色列国王,雅比之子,杀死国王耶波安之子撒迦利雅而篡位,即位一月就被迦底的儿子米拿现所杀。2.约西亚国王的第四子,作犹大王三个月,后被埃及法老尼哥带往埃及。3.圣殿中一个看门的..

[圣经]撒都

[圣经]仁慈

[圣经]仁慈:《圣经》中这个词用于上帝和耶稣,是指对于那些不该得到帮助的人予以帮助时所表现出怜悯和爱;用于父母时,则是指父母对孩子深切的关怀和怜爱。有时指对罪人的宽恕。 希伯来语的“仁慈”源自“子宫”一词,指..

[圣经]沙伦平原

[圣经]沙伦平原:地名,迦密山沿地中海向南延伸50英里的沿海平原地区,多森林沼泽,因密密的橡树林与繁茂的鲜花而著称。平原边缘有肥沃的牧场。《以赛亚书》用沙伦的平静安宁来形容上帝将赐予人们平静安宁的生活。..

[圣经]撒勒法

[圣经]撒勒法:巴勒斯坦北部港城。公元前9世纪时,先知以利亚受到该城一位寡妇的热情接待,于是奇迹般地使她家的粮油得到了补充,然后又救治了她的儿子。耶稣提及以利亚这次出访,认为是上帝关心非犹太人的一个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