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孔乙己》:短篇小说。鲁迅著。发表于 1919 年 4 月。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清末(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一方面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鞭挞了丁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另一方面也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作品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寄以同情;同时,对他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迂腐穷酸而又麻木的思想性格作了批判。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眼中所见的几个生活片断,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并以生动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显示其性格特征,在艺术表现上异常简练。

(邢均海)

为您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鲁迅著。写于 1926 年 9 月。百草园是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屋后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故居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辛亥革命后的 1925 年,北洋军阀政府当局明文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

《淀江道中口占》

《淀江道中口占》:七言绝句。苏曼殊作于 1909 年赴日本本州淀江看望义母河合仙途中。题目亦作《蒲田道中》。诗如下:“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赢马未湏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该诗吟咏的是日本本州近畿的淀江..

《岁暮杂感》

《岁暮杂感》:七言律诗。共 10 首。丘逢甲作。光绪二十三年(1897),列强竟相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之势日益明显,作者忧愤交煎而作此组诗。诗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对沙俄侵略者窥视我北方领土的野心表..

《呐喊》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散文集。鲁迅著。收入回忆性散文 10 篇。前 5 篇写于北京,后 5 篇写于厦门。最初用《旧事重提》的总题陆续发表《莽原》半月刊上。1927 年 7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了《小引》和《后记》,改名为《..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元瑛,曾削发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县沥溪(今属珠海市)人。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画家。父亲是旅的东京湾湛蓝的大海一望无际,令人心驰神往。正值落潮时候,阳光下的沙滩闪烁着灿灿银光,如..

《五色石》

《五色石》:小说集,全称《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徐述夔编述。作者为江苏东台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因诗作触碍清统治者,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掘墓戮尸。《五色石》8 卷,每卷演绎一个故事;以 3 字标题,复缀以回目,体例创新,自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