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张 点和线(1957 )

松本清张 点和线(1957 ):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张(1909 —)日本推理小说社会派代表作家,生于福
冈县小仓市筏崎区。父亲是饮食店业主,在松本清张16 岁那年饮食店倒闭,
因此他小学毕业后便在川北电气公司作工。1927 年该公司又倒闭,松本清张
靠街头卖食品度日,后入小仓市印刷工厂作广告描图工。1929 年“4.16 ”事
件前后,他因订阅无产阶级文艺杂志《文艺战线》、《战旗》,以赤化的名
目被捕,在拘留的数十天内,受到了刑讯。1937 年入朝日新闻西部本社,仍
作广告描图工,1942 年转正,生活刚刚安定下来。1943 年应征入伍,作卫生
兵去新几内亚岛,后转到朝鲜,直到1945 年日本投降。战后,他回到了新闻
社。1951 年去东京,同年发表处女作《西乡市》.1952 年3 月在《三田文学》
杂志上发表的《记忆》是篇推理小说。同年9 月发表的《某< 小仓日记> 传》
获芥川文学奖,这时他已 42 岁。1957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颜》,收入的
均是推理小说,获第十届日本侦探小说作家俱乐部奖。1957 年发表的长篇小
说《点和线》把日本的推理小说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部小说是日本
推理小说社会派作品的嚆矢,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此在文坛上形
成了推理小说社会派。松本清张的这类作品尚有长篇小说《眼壁》(1957 )、
《零的焦点》(1958 —1960 )、《黑色的画集》(1958 —1960 )、《时间的
习俗》(1961 —1962 )、《砂器》(1960 )、《深层海流》(1960 )、《黑
色的福音》(1961 )、《日本的黑雾》(1964 )、《昭和史发掘》(1964 —
1971 )。这些小说已徘除了过去推理小说的非现实性,而恢复了现实主义原
则。作品中有作者鲜明的阶级和道德观念,批判精神很强。其中以现代史上
的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并不进行虚构,然而这些作品的思想性更强。作家以
犀利的笔触,不仅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而且把抨击的锋芒直指美国占领
当局和日本的国家汉力机关,揭露高踞国家权力宝座的大人物的丑恶和国家
权力中枢的腐败。
内容概要   机械工具商安田辰雄常去赤权的一家名曰“小雪”的日本餐
馆,他在这里请客谈生意。每当客人走后,他总邀小雪餐馆的女招待员们一
起吃饭。1 月14 日安田去银座一带闲逛,并在一家西餐馆用餐。饭后,女招
待员们把他送出来,直送到东京车站的第十三站台,从那里乘去横须贺的电
车。安田隔着一道站台,见第十五沾台上,小雪餐馆女招待员阿时行装非常
整齐,她正同一个穿黑色大衣的年轻男人一起乘上去博多的晨凤号高级特快
列车。一周以后,即 1 月21 日清晨,乳白色的晨雾笼罩着博多湾。在香椎海
滨湖畔,发现了一对男女的尸体,死者衣着整洁,象是一对殉情而死的男女。
从死者身上找到了名片,男人是××省的一个科长助理,名叫佐山宪一,女
人是小雪餐馆的女招待员阿时。死者脸色潮红,从身旁的饮料瓶中,化验出
了氰酸钾,因此断定为眼毒而死,是单纯的殉情事件,与目前正在调查中的
××省的贪污案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老刑警鸟饲重太郎发现佐山在列车餐
车内用饭的传票上,记载的是“一人份”,并且殉情死亡之前,佐山是一人
住在福冈市丹波旅馆内,他曾等候过可能是阿时等什么女人的电话,于是鸟
饲重新调查了现场。结果发现,出事当天夜里9 时30 分,在国铁的香椎站和
西日本铁路的香椎站,分别有两对象是佐山和阿时的男女下车。在老刑警鸟
饲重太郎有了新发现的时侯,警视厅搜查二科侯补警部三原纪一从东京来到
这里,他是为侦破××省的贪污案伴而来。三原纪一听取了鸟饲的汇报之后,作了如下的推理:是不是阿时乘上晨风号后,中途在热海或静冈下了车,而
在博多下车的只剩佐山一人。因此,三原纪一对十三站台上的目击者安田辰
雄的证词产生了怀疑,便亲自去东京车站进行观察。他在东京车站弄清楚了,
站在第十三站台上能看到晨风号开进第十五道站台的时间,前后只有 4分
钟, 即从17 时57 分至18 时1 分, 因此他感到目击者安田辰雄的证词是伪证。
于是,三原纪一立即讯问了安田辰雄,怀疑这个目击者与那男女殉情事件是
否有什么联系。他问安田:“1 月21 日你在哪里?”安田回答说:“我不在
博多,这期间我去北海道公出,19 时15 分,乘十和田号快车,从上野出发,
中途换乘青函轮船,20 时 34 分是乘爸藻号列车到达扎幌的,扎幌有人到车
站接站。”三原纪一还讯问了安田的妻室亮子,亮子正在镰仓抱病卧床,她
同安田一样,也是精通时刻表的,这一点令三原吃惊。为弄清安田辰雄下在
现场问题,三原乘飞机去了北海道,按照安田所说的旅行路线,一步步地核
实。安田是去双叶商会办事的,三原讯问了双叶商会的河西先生。之后,三
原仍觉得安田有作伪证的痕迹,便去了函馆。在青函轮船的乘客名单中,发
现了不该有的“安田辰雄”的名字,并且接着就是××省石田部长的名字。
三原痛感自己这次调查的失败。但他还是去找了石田部长,向他核实。石田
部长回答说,他是去北海道公出,在列车上遇到安田辰雄的,并且在同一车
厢内还见到了北海道地方政府的职员稻村先生。为此,三原纪一又讯问了稻
村,稻村回答说:“直到小樽,我来见到过安田。”至此,三原纪一感到有
了一线光明,他确信:21 日清晨,安田辰雄胄定在博多的香椎海滨湖畔。并
断定!安田是在小樽乘上楢藻号列车的,安田所说的旅行路线是伪造的,他
可能乘飞机到了小樽。安田巧妙地耍了时刻表的把戏,这是三原所夫曾料到
的由飞机和铁路构成的路线。于是,三原纪一马上讯问了日航事务所,然而
在乘客名单中,来发现任何安田辰雄可能伪报的名字。三原的调查又一次受
挫。在三原四处碰壁的情况下,老刑警鸟饲重太郎给他来了一封信,鼓励他
继续调查下去。三原纪一深受鼓舞,经过一段顽强的努力,整个案件的全貌
终于真相大白。××省以石田部长为首有个贪污集团,石田部长为了灭口,
指使经常来往于该机关的安田辰雄杀死佐山宪一和石田部长的情妇阿时。石
田部长不仅捐使安困作伪证,而且为庇护安田,亲自提供安田不在现场的伪
证。安田的妻室亮子抱病卧床是假象,实际她是杀人的共犯,三原纪一在写
给老刑警鸟饲重太郎的信中,关于香椎海滨湖畔系人现场的情景,是这样描
述的。安田在毒死呵时后,喊道:“喂,亮子”。“哎,在这里。”亮子在
黑暗中回答。这表明亮子那里也得了手,她也毒死了佐山宪一,佐山已经倒
下去了。于是,安田便抱起阿时的尸体,把她放到佐山的身边。
作品鉴赏   长篇小说《点和线》是日本推理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的里程碑。推理小说即侦探小说。日本侦探小说的创作始于1889 年黑岩泪香
的《残忍》,二次大战前已有相当大的发展,1935 年前后出现了以甲贺三郎
为代表的推理小说本格派,主张推理小说要排除文学因素。关于推理小说的
定义,江户川乱步解释为“用推理的手段,层层解开案件的难解之谜。”因
此,本格派推理小说总是按照陈旧的套路,故布疑团,循序释谜,缺乏生活
实在感和社会现实性。战后的推理小说,基本上按本格派的路数发展起来的。
而《点和线》则把小说的重点移到人物犯罪的动机及其社会原因上来。日本
著名评论家平野谦说:“松本清张的作品给推理小说吹进了新风”。《点和
线》致力于老刑警鸟饲重太郎和他的后继者年轻搜查官三原纪一勤干职守的顽强性格的刻画,颂扬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老刑警在给年轻搜查宫的
一封信中说:“搜查官的信念就是决不放弃案件,要坚持到底。”这两个人
物外表是平凡质朴的,他们总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但在他们身上,却闪射出
并不外露的内在的精神风采。小说通过这种顽强形象的塑造,有力地揭露和
批判了官厅中腐败的人际关系和官商勾结所犯下的无耻罪行。为了表现这一
鲜明的主题思想,小说主要采取了下述艺术手段,也可说这是《点和线》所
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首先,结构严谨,表现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小说以机械工具商安田辰雄 1月 21 日晨在不在香椎海滨湖畔杀人现场为纵
线,展开情节,突出侦破与反侦破这一主要矛盾冲突。这不仅是表现主题,
加深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且也造成了小说的悬念,使读者不忍释手。佐山、
阿时被害,本来已按单纯的殉情事件处理了,但老刑警又发现了新的疑端。
三原纪一按照老刑警的线索追查下去,第一次碰壁便是石田部长为安田作了
伪证,证明安田是在去小樽的列车上,而不在湖畔现场。三原纪一第二次碰
壁是安田虽然乘飞机去的小樽,但在乘客名单中找不到安田的名字,连一个
伪造的名字也没有,因此也证明不了安因是杀人后,马上飞去小樽的。关于
这些悬念,读者会怀着强烈的兴趣读下去。引起读者的兴趣,本来是文艺作
品所必须的。然而那些结构松散、情节弛缓、内容平庸之作便作不到这一点。
这里可见作者艺术概括能力之高下。关于这一点,松本清张本人也说:“所
谓趣味,并不是一味盘算役读者所好而写出来的,它来源于作家充实的内在
思想,把这种内在思想反映给读者,使读者有所感受。就是说,必须是作家
和读者能共同享受的本质上的东西。”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只有经过
艺术概括,才能写出事物的本质,只有本质上的东西,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其次,生活气良浓厚,给人以现实感。小说在叙述老刑警鸟饲二次勘察香椎
海滨湖畔殉情现场时作了细腻的景物和心理描写。小说写道:“在西日本铁
路的香椎车站下车后,十几分钟便到了湖畔现场。从车站走来,路旁的房屋
廖廖无几,再往前便是松林,这林间小路也很短,前边便是乱石磷峋的海边,
并有一块填海造成的土地。海面虽已泛出春色,但春寒未过,凉风阵阵,习
习袭人。志贺岛躲在浓重的雾霭中。鸟饲站在现场,心中突然泛起疑团,他
想,殉情者大多都选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温泉宾馆或是旅游盛地。这个地方
看去海面虽还优美,但这乱石嶙峋的海边还不如选一块嫩草如茵的地方呢”。
这段描写给人以景物的实在感和生活的现实感。再次,语言简练朴实,通俗
易懂。基本语言格调是尽量使用日常语言。同严谨的结构一致,使文章具有
了紧凑感。松本清张自己说:“文学作品应以拥有广泛的读者为目的。”这
正是松本清张小说的出发点,也是形成自己语言格调的根本原因。
(平献明)

为您推荐

站川信夫 鲇川信夫诗集(1947 —1954 )

站川信夫 鲇川信夫诗集(1947 —1954 ): 作者简介   鲇川信夫(1920 —1986 ),日本战后荒地派代表待人。不名 上村隆一,生于东京市小石川高田丰川町。旧制早稻田中学校毕业后考入早 稻田第一高等学院,从这时起开始写倚。早期..

马克斯·弗里施 能干的法贝尔(1957 )

马克斯·弗里施 能干的法贝尔(1957 ): 作者简介   马克斯·弗里施(1911 —)是瑞士在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的 作家,人们通常将他与另一位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称主为“当代 最重要的德语剧作家”。弗里施生于苏黎世..

金斯莱·艾米斯 幸运的吉姆(1953 )

金斯莱·艾米斯 幸运的吉姆(1953 ): 作者简介   金斯莱·艾米斯(1922 —)英国小说家、诗人,批评家。 1922 年4 月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下层家庭。11 岁开始写短篇小说,发表于他就读的 中学的校刊。1941 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

开高健 恐慌(1957 )

穆斯泰·卡里姆 普罗米修斯,别奶掉火种!

穆斯泰·卡里姆 普罗米修斯,别奶掉火种!: 作者简介   穆斯泰·卡里姆(1919 —)是苏联巴什基里亚诗人,原名穆 斯塔法·萨菲奇·卡里莫夫。1935 年发表作品。1940 年毕业于巴什基里亚师 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卫国战争参加者..

太宰治 斜阳(1947 )

太宰治 斜阳(1947 ):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 —1948 ),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 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 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老妇还乡(1956 )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老妇还乡(1956 ):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 —)瑞士当代重要的剧作家、 小说家。就迪伦马恃的创作生涯而言,戏剧和小说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各 具特色。迪伦马特的生平既少坎坷又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