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韵读》

《楚辞韵读》:

楚辞音义。

清江有诰(?-1851)撰。不分卷。附《宋赋韵读》一卷。

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属安徽)人。

青年时起即不务功名,“惟好音韵之学。”苦心孤诣,专治音学。

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并在深入研究中得出结论:“古人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着述甚丰,《音学十书》,极受学界重视。是集即为其“二十一部古音”说之实证。收《离骚》至《大招》共十篇《楚辞》作品,凡用韵之字,均加圈墨,并分别注音。而有古韵、叶韵、通韵、借韵诸例。从中可见,《楚辞》用韵特点及规律与《诗经》、《易经》大体一致,证明《楚辞》产生时代不晚于战国时代。

有嘉庆十九年(1814)自刻本,嘉庆二十四年《音学十书》本,一九二八年影印王国维校《音学十书》本,一九五七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就渭南严氏原书影印出版。

为您推荐

《楚辞约注》

《楚辞约注》:清高秋月、曹同春合撰。不分卷。秋月字素蟾,同春字孟序。清代学者。秋月另有《庄子释意》已着录。是书盖同春依秋月旧注,辨其音义而成。除屈原作品外,附《大招》、《招魂》两篇。篇章次第与明黄文焕《楚辞听..

《楚辞》

《楚辞》:①诗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前340-前278)撰,汉刘向辑。十六卷。原名平,以字传。楚王同姓贵族,楚怀王时官左徒。《史记·屈原列传》称屈原“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而深受怀王信任。“入则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楚辞集注》

《楚辞集注》:宋朱熹(1130-1200)撰,凡八卷,附《辨证》二卷,《后语》六卷。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哲学家、教育家。幼聪颖勤奋、绍兴进士。始官泉州同安主簿,中经十数次宦海浮沉,后请..

《楚辞述着》

《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清王夫之(1619-1692)撰。十四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着录。其论学以汉儒为门户,宋儒为堂奥。学术成就甚巨,于哲学、经学、史学、文学皆有精深修养。并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皆有研究。善诗文、功词曲..

《重编楚辞》

《重编楚辞》:辞赋集。北宋晁补之(1053-1110)撰。十六卷。补之有《鸡肋集》已着录。其集有诗赋二十三卷,杂着散文四十七卷。又有《鸡肋集》七十卷及《晁氏琴趣外编》等。是集共收楚辞十六篇。即《离骚》、《远游》、《九..

《删注楚辞》

《删注楚辞》:诗文评注。明张京元撰。一卷。京元字无始,生卒年未详,淮南人。书中除屈原二十五篇作品外,还收入《九辩》、《招魂》及《大招》三篇。《惜誓》以下则全部删除,故称《删注楚辞》。书中随意删解王逸、朱熹之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