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说肤》

《杜诗说肤》:

诗文注。

清人万俊撰。四卷。

俊系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活于道光间,着有《秋花外史》二卷。余不详。此书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

目次为:卷一原情,卷二式法,卷三炼字,卷四审音。《原情》举杜诗十三篇为例,谓杜甫乃至情至性之人,学习杜诗不能“徒以谋篇琢句仿摹”。

《式法》分章法、句法与对法。章法中举杜诗三十篇为例,又细分为一气顺承法、首尾相顾法、单抛双绾法、两截分序法、倒缴法等等。句法又分实眼句、虚眼句、双眼句、藏头句、缩脚句等二十七类。对法分走马对、流水对、参差对、背面对等十八类。

《炼字》列举七十一字以明杜诗炼字之精。此卷为全书精华,中有作者精深研读之独到体会。《审音》列举杜诗三十三篇,审其艺术风格。

此编侧重杜诗艺术手法之分析探讨,细分诸多种类,未免烦琐,而在治杜诸作之中,不失为一别开生面之作。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瘦竹山房木活字本。

为您推荐

《杜律注例》

《杜律注例》:诗文注。清张笃行撰。四卷。笃行字湜绅,号石只,章丘(今属山东)人。顺治进士,授四川郏县令,后迁建宁道。工琴,善书画。此书约成于顺治末年,张氏生前未曾刻印。初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贩书偶记》谓“顺治己亥..

《杜诗通》

《杜诗通》:诗文注。明胡震亨(1569-1642)撰。四十卷。震亨有《唐音统签》已着录。此编共收杜甫诗一千四百四十七首,全书依古本分体为编,一体之中,各以体类为次。一类之中,除明显可以确认创作地点者外,其余均以题类相附,约略编..

《杜律五言补注》

《杜律五言补注》:诗文注。明人汪瑗撰。四卷。瑗字玉卿,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未详。约于明隆庆、万历间在世。诸生,有诗名。着有《楚辞集解》等。此编收唐诗人杜甫五言律诗六百二十二首。以赵汸《杜律五言注》为底..

《杜诗双声迭韵谱括略》

《杜审言集》

《杜审言集》:诗集。唐杜审言(约645-约708)撰。一卷。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咸亨进士。为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后还东都,武后授着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时,坐交张..

《杜律通解》

《杜律通解》:诗文注。清李文炜(1653?-?)撰。四卷。文炜字雪岩,慈水(今浙江慈溪)人。终生未仕,或坐馆于惟署,或隐居于湖山,尝作吴兴寓公。此编成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为李氏客馆于涿鹿知府赵恕庵家课赵氏诸子而作。卷一、二..

《杜阳杂编》

《杜阳杂编》:笔记。唐苏鹗撰。三卷。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着有《苏氏演义》。是编乃受王嘉《拾遗记》、郭子横《冥洞记》及诸志怪小说影响,搜访国朝故实,精选编成一帙。成书于乾符三年(876),因武功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