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梁益撰。
十五卷。益字友直,号庸斋,福州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曾举江浙乡试,终生未仕,教授于乡里。朱熹解诗,注重阐发诗人作诗之旨,而于名物训诂较为简略。
益乃仿照孔颖达、贾公彦等为《诗经》、《尚书》等作疏之前例,对《诗集传》中所引故实,一一注明出处,辨析原委。其中亦有与朱说稍异者,如《召南·摽有梅》“顷筐塈之《大雅·假乐》民之攸伋壁”,朱熹并依《经典释文》注音,益则据《礼部韵》为说,表明虽力主朱说,却不全为门户之见所束缚。有抄本。
元梁益撰。
十五卷。益字友直,号庸斋,福州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曾举江浙乡试,终生未仕,教授于乡里。朱熹解诗,注重阐发诗人作诗之旨,而于名物训诂较为简略。
益乃仿照孔颖达、贾公彦等为《诗经》、《尚书》等作疏之前例,对《诗集传》中所引故实,一一注明出处,辨析原委。其中亦有与朱说稍异者,如《召南·摽有梅》“顷筐塈之《大雅·假乐》民之攸伋壁”,朱熹并依《经典释文》注音,益则据《礼部韵》为说,表明虽力主朱说,却不全为门户之见所束缚。有抄本。
《诗学源流考》:诗论。清鲁九皋撰。一卷。九皋原名仕骥,字絜非,号山木,江西新城人。乾隆进士,知夏县,有惠政,以积劳卒官。与桐城姚鼐友善。有《山木居士集》。此编详论诗之流变,历述各代主要诗人之地位及其继承关系。结论为:“..
《诗补传》:宋范处义撰。三十卷。旧题:逸斋撰,不着名氏。朱彝尊《经义考》云:“《宋史·艺文志》有范处义《诗补传》三十卷,卷数与逸斋本相符。”《困学纪闻》卷三所引《解颐新语》内容亦见于“补传”中。《解颐新语》为处..
《诚意伯词》:词集。明刘基(1311-1375)撰。一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着录。其诗文集曾多次刊刻,近人赵尊岳据芝田令万里本,又校以丽水何镗本,辑录词二百余首为一卷,题今名。其词多有感于元代社会之黑暗,流露出崛起乱世、整..
《诗传通释》:元刘瑾撰。二十卷。瑾字公瑾,安福(今属江西)人。其学源出于朱熹,论诗大旨在于发明《诗集传》之说。其释诗,不独随文演义,又兼辨订故实。探究义理颇为笃实,于诗人美刺之旨有所发明。考证则于现存典籍勉强求解,如..
《诗礼堂古文》:文别集。清王又朴(1681-1760)撰。五卷。又朴号介山,天津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出为河南分司。累官池州、徽州知府,又朴精经史,工古文,受知于桐城方芭,许以力追秦、汉。着有《诗礼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