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越窑》

《中国陶瓷·越窑》:

中国陶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9月版。210幅图。从浙江省博物馆及奉化县、鄞县、上虞县、嵊县、宁波市、绍兴市和江苏省吴县等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及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馆等所藏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吴、西晋、东晋、南朝、唐、五代、北宋、南宋和现代的珍品中选编计210件。附有东汉、唐、宋古窑址图8幅。朱伯谦撰《越窑》1.9万多字专文,介绍“越窑创建于汉,结束于宋”。“越瓷主要产地在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并以原始瓷钟等3件珍品为典型,阐述“越瓷由原始瓷发展而来”。论述越瓷是“陶瓷业中的一颗明珠”。并举浮雕双龙四鋬罂、黑釉弦纹盘口壶残片和褐彩云纹钵形灯等6件珍品为例,阐明越窑素以生产青瓷闻名,并首创黑釉与褐衫,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瓷窑。以羊形烛台、蛙形水盂和刻花荷花形托盘等14件珍品为例,阐述越瓷品种繁多,式样优美,题材广泛,装饰巧妙。随着时代和工艺技术的发展,其造型和装饰也不断地丰富发展。越窑,曾有专门烧制宫廷贡品的“贡窑”和“秘色窑”,至唐代晚期炉具重大革新,创制了“匣钵”,功用很大。越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到宋代,由于定、汝、官、钧、龙泉、景德镇等瓷窑蓬勃兴起,它却枯萎凋谢,终于在宋代中期停产。现在越窑故乡,上虞瓷器厂已制成一批仿古瓷器,如仿西晋辟邪烛台和仿东晋羊形烛台。8开本画册,彩色精印。

为您推荐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出版时间:1993-09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 中国叶喆民(1928~)编著,本书是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成就的著作,初版于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具有优良传统的陶瓷工业受到致命的伤,历史遗留下..

陶瓷②

陶瓷 : 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及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得到的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陶器、瓷器、电瓷等。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

中国古陶瓷文献学

中国古陶瓷文献学:傅振伦(1906- )编着。据1983年华东区干部培训中心(扬州)讲稿整理成书(待刊)。傅氏字维本,河北新河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于史学史、方志学、博物馆学都有建树,主要着..

《陶瓷造型设计》

我国陶瓷工业

我国陶瓷工业:我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享有“瓷器之国”美称。全国各地大多兴办各种陶瓷工业,从年产量来说,以广东、湖南、江西、河北、山东五省最多。全国有十四个重点陶瓷企业,分布在唐山、北京、石湾、沈阳、景德镇、咸阳..

《艺术陶瓷》

《艺术陶瓷》:副名: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作品选。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编。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月版。1万字。97幅图。介绍80年代以来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的新产品近百件,大多数属于..

《塑造基础和陶瓷雕塑》

《塑造基础和陶瓷雕塑》:李葆年着。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6万字。系统介绍塑造及其基础训练以及塑造在陶瓷雕塑中的应用、技艺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分11章:一、什么是塑造;二、怎样学习塑造;三、圆雕通体塑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