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天帝。
《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
”殄(tiǎn),断绝,消除。《后汉书·张衡传》:“叫帝阍使闢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李贤注:“天皇,天帝也。”帝阍(hūn),天门守护者;闢,开。
觌(dí),见面。明·何景明《七述》:“天皇之庭,广漠之墟,有山焉。”亦指“帝王”,见该条。又指古帝。为三皇之一。
【释义】:
天帝。
《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
”殄(tiǎn),断绝,消除。《后汉书·张衡传》:“叫帝阍使闢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李贤注:“天皇,天帝也。”帝阍(hūn),天门守护者;闢,开。
觌(dí),见面。明·何景明《七述》:“天皇之庭,广漠之墟,有山焉。”亦指“帝王”,见该条。又指古帝。为三皇之一。
[古汉语]大:【释义】: 亦作“大炉”。喻天地。语出《庄子·大宗师》:“今以天地为大,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大覆载之间,占风讷。”,即“赆”(jìn),古代拜会人或归别时所..
[古汉语]天地:【释义】: 天和地的合称。指大自然,人类社会或整个宇宙。《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队,同“坠”,落下。《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
[古汉语]元命:【释义】: 天之大命。元,大。《书·多土》:“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至罚。”孔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疏:“言天不复助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绝夏祚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
[古汉语]坤乾:【释义】: 即乾坤,指天地。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宋·曾巩《谢章伯益惠砚》诗:“圣人智出造化先,始独俯仰吾坤乾。”明·宋濂《景祜庙碑》:“民拜愿公毋我捐,俾禾如茨黍蛇蟠。疾害不作福祜緜,公名不朽同坤乾。..
[古汉语]二仪:【释义】: 指天地。晋·成公绥《天地赋》:“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奢)阔。”三国·魏·曹植《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能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辟,玄象着明。”明·王慎中《游白鹿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