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汉制,以太傅为上公。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清·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时太尉邓彪以太傅录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②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释义】:
①汉制,以太傅为上公。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清·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时太尉邓彪以太傅录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②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古汉语]夙夜:【释义】: 夙,早;夜,晚。如:夙兴夜寐。连用即早晚或朝夕。《书·尧典》:“夙夜惟寅。”孔传:“夙,早也;言早夜敬思其职。”《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夙夜思念国家..
[古汉语]上司:【释义】: 汉时对三公的称呼。《后汉书·郎传》:“金精之变,责归上司。”李贤注:“上司谓司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清·钱大昕《恒言录·士官》:“汉人称三公为三司。《后汉书·刘恺传》:‘今上司缺职,未..
[古汉语]上台:【释义】: 泛指三公、宰辅。三国·魏·阮籍《诣蒋公奏记辞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群英翘首,俊贤抗足。”《晋书·刘寔传》:“圣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南齐书·高帝纪上》:“太祖固辞上台,即骠骑..
[古汉语]上宰:【释义】: 宰辅,重臣。晋·枣据《杂诗》:“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天子命上宰,作藩于汉阳。”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如纶如綍,大君于号令之严;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宋·曾巩《代皇太子..
[古汉语]台鼎:【释义】: 古称三公重臣。三台星成三阶(每台二星);鼎有三足,故以台鼎喻三公。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三足。”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李公神道碑》:“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