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扼腕

[古汉语]扼腕:

也作“搤腕”、“搤”。

左手握持右腕,以表振奋之情。战国时,秦将樊于期因得罪秦王,父母及同宗族之亲人惨遭杀害,他逃到燕国,受到太子丹礼遇。秦王出千金,封万户侯以求取其头。

秦将灭六国,危及燕。

太子丹欲用荆轲刺秦王之计。荆轲为了得以近秦王之身,思用樊于期之头及燕肥沃的督亢之地为进见之礼,乃与太子丹商议。

太子丹迟疑不决,荆轲知其不忍,便直接会见樊于期,与之计谋:秦王恨将军入骨,杀你父母,灭你同宗,如今又用重金悬赏捉拿你,你有何打算?樊于期说:我每想到此,切齿愤恨,痛入骨髓,报仇心切,而无计可施。荆轲乃言有解除燕国忧患及为将军报仇之计,樊于期急忙上前询问。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用以奉献秦王,当秦王高兴接见时,我可立即杀掉他。“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樊于期袒露出一条胳臂,左手握住右手腕十分振奋地向荆轲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以求之事,今有你的指引,得以闻教。)于是引剑自刎。

太子丹得知此事,急忙赶来,伏尸痛哭。(《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作“搤捥”;《汉书·郊祀志上》作“搤”,音、义同。

今沿用本义,但多表惋惜之情。

《西南旅游》:“她与季军只在总分小数点后三位数略有差异,屈居第四,令人扼腕,观众仍对她报以热烈掌声。”《大众电视》:“此种情况,使人对该剧质量颇为担心,较适宜出演该剧的刘晓庆、岳红的落选令人扼腕长叹。”《成都晚报》:“路遥死了……人们扼腕、掬泪、长叹,悉意赞美他作品中那种植根于黄土高原的质朴和凝重,尽情讴歌他对文学飞蛾扑火般的悲壮献祭。”

为您推荐

[古汉语]而立

[古汉语]而立:三十岁。孔夫子主张以德治天下,德治就好比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而众星都围绕着它。如果用行政命令治理,用刑法约束,虽也能使百姓避免犯罪,但他们并不知犯罪之可耻。如果以德治天下,用礼来加以约束,百姓有..

[古汉语]恩赐

[古汉语]恩赐:上对下的赏赐。汉安成孝侯刘赐,字子琴,光武帝之族兄。更始帝时,为光禄勋,封广汉侯,后代大司徒,更始帝想派亲近大将巡行河北,不知派谁为好,刘赐推举文叔,即刘秀,认为独有他可用,更始遂拜光武为大司马,同时提升踢为丞相..

[古汉语]耳濡

[古汉语]耳濡:也作“耳播”。 经常听到、无形中受到影响。唐朝人房启,河南人,出身仕宦之家,先祖房融,武后时任正谏六宰;祖父房琯任玄宗、肃宗两朝宰相:父亲房乘任祕书少监,赠太子詹事。他从娘胎起,就已受祖辈之光,生养作息,不离..

[古汉语]耳食

[古汉语]耳顺

[古汉语]耳顺:六十岁。孔夫子认为以德管理天下,用扎加以约束,比之单纯用行政命令治理、用刑法约束要强得多。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就能自立……六十岁时闻..

[古汉语]发难

[古汉语]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春秋时,晋国赵鞅、赵午是同族兄弟,都是晋国的卿、大夫。因对伐卫所获进贡五百户的安置问题产生意见分歧,赵鞅杀赵午。赵午之子赵稷、家臣涉宾带领邯郸人马叛变。赵午的舅氏荀寅、荀寅的亲家..

[古汉语]二致

[古汉语]二致:不同、不一致。指不统一的两种意见或主张。宋朝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学习时不拘泥于别人的传注,善于思考,直到弄懂为止。特别擅长毛、郑诗及左氏春秋。其学诗,主张遵从孔子、孟子的原则,探究其各自的精..